2025年10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杨须爱教授为第八期新时代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研习班上做了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与学科建设”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马金生教授主持。

讲座中,杨须爱教授首先强调:“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探索出来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百年党史表明,什么时候我们用好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一思想武器,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就顺畅;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探索就会遇到挫折。”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涵义。所谓“中国化”,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民族问题,并形成理论的过程。而“时代化”则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科学回答时代课题。其要义是要坚持推进“两个结合”,既要反对歪曲经典本源,也要反对“原教旨主义”,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其进行创新,包括丰富、完善和更新内容。
二、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杨须爱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缘起,以及其理论超越性、理论方位、民族概念、民族平等等方面,强调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一个环节或维度而提出,即推翻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解决政治民主问题或民主革命问题的一个维度。该理论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旗帜,以民族的名义反对一切剥削与压迫,借助民族的力量推翻资本主义殖民统治,以及各种形式的阶级压迫与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为迈向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不仅要注意民族理论在纵向(上下)、横向(平行)理论中的位置,引入关系性视角。也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在方法意义上使用民族概念,不能笼统地将斯大林“现代民族”概念等同于经典作家“民族”概念。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线、主旨是以阶级性、人民性统领民族性,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强调积极建构以社会主义为原则的高层次民族实体或国家民族,服务无产阶级专政的、统一的民主集中制国家的建设。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任务。杨须爱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需要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经典作家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等四个方向进行研究,其重点研究任务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正本清源和“第二个”结合的知识生产与运用,后者是本学科当前亟待加强的研究方向,是本学科致力于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研究方向。
讲座尾声,马金生教授对杨须爱教授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谈到,杨须爱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理解,善于将其与宏大的历史进程和具体的基层实践相结合,讲解生动鲜活。随后,杨须爱教授与在场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整理人:才让拉毛 2022级民族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