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决定以专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动态》的形式定期向国家民委报送本校的有关研究成果,每期一项。专刊由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动态》已报送两期。第一期为杨圣敏教授的《在还原历史真相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于谁是塔里木盆地原住民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体质人类学角度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指出维吾尔族的祖先——古代回纥人是在公元9世纪中叶从蒙古草原迁来新疆的,他们并非南疆塔里木盆地最早的居民,塔里木盆地的原住民包括了高鼻深目类型、操印欧语系语言的“胡人”族群,也包括蒙古人种特点的汉族人和羌人。回纥人在进入、征服塔里木盆地的过程中,与盆地各绿洲的原住民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形成发展的历史真相,还原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原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2021年12月24日所编的学术论文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实践》。
第二期刊载了李俊清教授与广西大学付秋梅合作撰写的《在公共服务中感知国家——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服务路径》一文。文章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由国家、公民和制度构成的国家认同。国家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内在地表达国家的存在并强化合法性,成为形塑“积极的公民身份”的基本方式,并为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路径。文章从公共服务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发现其存在从感知到满意再到认同的情感递进逻辑。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提出建立可容纳多元诉求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系、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以强化公共服务纽带,进而铸牢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原文刊发于《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第3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22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