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成果
讲座纪要|“边疆论坛”系列讲座(二):13世纪以前的“蒙古”概念及其汗统传递

    “边疆论坛”系列讲座第二讲由清华大学国学院刘迎胜教授主讲,题目是:13世纪以前的“蒙古”概念及其汗统传递。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马金生副教授主持本场讲座。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袁剑参加与谈。

  本场讲座的核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两种古代蒙古史观、“广义”与“狭义”两种蒙古史的历史性与现时性、《史集》中的“广义”蒙古人、成吉思汗时代以前的蒙古汗统。

 首先,刘教授讲到,探寻早期蒙古历史有两种视角,或者说早期蒙古历史可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早期蒙古史,指操各种今天被语言家划归蒙古语族的古代民族的历史。而“狭义”的则主要指以成吉思汗所源出的这一支蒙古人为描述中心线的视角下的古代蒙古历史。就广义视角下的早期蒙古史,既往学界的研究进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考察不同历史时代和语种文献中记录的蒙古草原部落、氏族名号与人名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从语言上追溯,即根据文献中保留的古代北方民族的音译词汇,研究其意义与读音同蒙古语相应语汇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这些民族所操语言的族属。

 谈及“狭义”的蒙古史,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外学界在研究早期蒙古世系谱时,所依托的几种主要史料,并指出这些史料中各自追溯源头的长短不同。其中如蒙文《蒙古秘史》、波斯文《史集》与藏文《红史》,在上溯祖先世系时,均追溯至“苍狼白鹿”(蒙古22世祖)。而汉文《元史·太祖纪》、《元史·宗室世系表》、陶宗仪《大元宗室世系》、波斯文《史集•五族谱》、《贵显世系》和《通鉴续编》等,则不涉苍狼白鹿,仅从成吉思汗的11世老祖母阿阑豁阿开始讲述(或同时提及其丈夫朵奔篾儿干;只有《圣武亲征录》从成吉思汗降生开始),其叙事主线是成吉思汗家族。通过以上列举和对比,刘老师讲到,如果我们联系本文启首处所提到的“广义”和“狭义”两种早期蒙古史观,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蒙古史观,在元和元以前的共存,就是客观存在的。

主讲人:刘迎胜教授

 关于“广义”与“狭义”两种蒙古史观之间的关系,刘教授认为,二者应是既相区别,又互有联系,且这种区别与联系在成吉思汗时代草原人们的认知中就已经存在。刘老师通过对比“阿阑豁阿教子折箭”这一故事在《蒙古秘史》和《魏书·吐谷浑传》中不同版本的记载,向大家阐释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即此种关系呈现出一种历史性与现时性相结合的面相。所以《蒙古秘史》所记“阿阑豁阿训子”故事说明,“广义”与“狭义”的两种蒙古史观,虽然有区分,但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属于同一个学问,而聚焦于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群,是两者分属为不同学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蒙古”的概念,刘老师讲到,伊利汗国史学家拉施都丁(Rashid-al-Din Hamadani)在其主持编写的《史集》中的解释是:“那些突厥人中的一些部落 ,现今人们称之为蒙古人,而在古代他们中每一个部落都曾分别有某个专门称号和名称。而每一个都分别拥有某一位首领和某个异密(职官名称,为仅次于汗称号的官员),并且从每个〔部落〕都产生出许多支族和部落。”换而言之,前蒙古时代在中亚和波斯曾被划入“突厥”的一些部落,它们原本各有自己的名称的君长,至成吉思汗西征及旭烈兀来到西域后,才知道他们称为“蒙古”,其体质相貌与语言皆同于蒙古。

讲座现场

 讲述完史学家对“蒙古”的概念后,刘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蒙古人自己眼中的“蒙古”。首先最重要的的便是“苍狼白鹿”的子孙,该说广见于《蒙古秘史》、《史集》与藏文《红史》;其次是只见于《史集》中的“迭儿列斤”和“尼仑”,“尼仑”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老祖母阿阑豁阿的后裔,而“迭儿列斤”则是“指一般蒙古人”。换而言之,“尼仑”是从“迭儿列斤”中分化出来的。之后,刘老师用详实的史料分析和论证了两个观点:一、研究“尼仑”,相当于研究“狭义”的蒙古人的历史;二、“苍狼白鹿”的后裔应该约等于“迭儿列斤”。

 最后,刘老师讲述了成吉思汗时代以前的蒙古汗统。《蒙古秘史》有载,蒙古人最早的汗统可以追溯到“苍狼白鹿”的子孙——巴塔赤罕,也就是说,“广义”的蒙古人最早的汗应该是“巴塔赤罕”。而尼仑蒙古,也就是“狭义”的蒙古人的汗统则大致是这样一个谱系:既奴笃儿罕—(海都汗)—敦必乃皇帝—葛不律寒—俺巴孩—忽图剌—搠直汗—阿丹可汗—铁木真(竟争者阿勒坛、捏昆太石与哈撒儿等)。综上所述,旁系继承汗位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例如《成吉思汗列祖记》记载,蒙古尼伦诸部及迭儿列勤诸部还曾聚在一起,尊称札木合薛禅为古(阔)儿汗。从巴塔赤罕开始的“迭儿列斤”汗,可能是后世蒙古汗所拥有的汗号的来源。他们统治的部民恐怕不只是尼仑蒙古人。“迭儿列斤”或“苍狼白鹿”百姓,不但是成吉思汗帝业的资本,也是蒙古这名称之所指,及其所建政权“也可蒙古兀鲁思”名称的来源。

 讲座结束后,袁剑副教授就刘迎胜教授的讲演进行了点评。袁剑副教授讲到,刘老师的讲座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既往的蒙古研究往往是分时段的,要么是对蒙古族历史的研究,要么是对当下蒙古族基于国家和文化认同的研究。刘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我们是否可以形成一个蒙古族认同的延续性叙事,这个叙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内蒙古族对国家的认同及其变迁历程,进而与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强有力的呼应。


与谈人:袁剑副教授

 此外,刘老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讨论。

主持人:马金生副教授

 最后,主持人马金生副教授代表大家向刘老师表示了真诚的感谢,本场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2019级民族学硕士王警贤

/张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