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交流
讲座纪要:“对话丝路文明”系列讲座(二): “影响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的几个因素及解决方案”

      201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Al-Farabi Kazakh National University)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哈萨克语系主任阿克木别克·斯叶孜(Ақымбек Съезд)应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邀请,做了题为“影响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的几个因素及解决方案”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博士主持,丁宏教授评议。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对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关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首先,阿克木别克·斯叶孜副教授对哈斯克斯坦的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做了详细介绍。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外,境内还居住有130多个民族。据该国2017年人口普查数据,哈萨克斯坦人口总数为1700多万。就民族而言,哈萨克人口占该国总人口数的66.48%,约为1100多万人;俄罗斯人占总人口数的20.61%,乌兹别克人占3.11%,乌克兰人占1.64%,维吾尔人占1.45%,塔塔尔人占1.15%。从人口分布来看,哈萨克人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和南部;俄罗斯人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北部;乌克兰人主要分布在科斯塔奈州与西哈州;白俄罗斯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德意志人主要分布在卡拉干达州;乌兹别克人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绿洲地区;塔塔尔人主要分布塞梅伊市、乌拉尔、彼得罗巴甫尔等北部城市;朝鲜人分布在卡拉塔里河流域以及锡尔河下游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维吾尔人主要分布在阿拉木图州;东干人主要分布在江布尔州从事农耕和种植业。

       阿克木别克·斯叶孜副教授从具体数据出发,对1897—2016年哈萨克斯坦各族人口数量变化做了分析比较。1897年,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口为339,2751人,俄罗斯人口为45,4402人,乌克兰为79,537人,德意志仅有两千多人,该地区其他民族的人数寥寥无几。自苏联建立至1926年间,移民至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逐渐增多,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哈萨克人口从300多万减少至200多万。从数据来看,1939年、1959年、1970年、1979年四次人口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均超过了哈萨克族。到1989年,哈萨克族人口才回升超过俄罗斯族。至2016年,哈萨克人口已经达到了1100多万。虽然人口发生变化,但受其历史影响,如今哈萨克斯坦1/3的居民仍倾向于俄语教育,将孩子送往俄罗斯人开设的学校接受教育,日常交际用语仍以俄语为主。根据2016年人口分布主要情况可知,哈萨克人主要分布在戈壁滩地带,土壤肥沃、适宜居住的哈萨克斯坦北部和七河流域主要生活着以俄罗斯人为主的欧罗巴人种。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前苏联时期,从苏联移民至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以及德意志人迁徙居住到最肥沃的土地,世居的哈萨克人被赶到干旱地带。除此之外,当时除首都阿拉木图留有两所教授哈萨克语的学校之外,其他学校均以俄语为教学语言,即使是当时的哈萨克精英阶层的子女也被要求接受俄语教育。

      伴随着哈萨克斯坦作为独立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哈国现任领导人制定的相关政策亦为各个民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哈国境内民族文化组织总数达802个,拥有15种不同语言的杂志及报纸,此外还有各类广播和电视台;少数民族学校有88个,成人语言教育培训单位195个;每年有多种语言刊物出版;各民族节日会举行相关庆祝活动;成立了以多民族、多文化为背景的民族协会,各民族协会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哈萨克斯坦没有大的民族矛盾,仅在民族关系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上。而民族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前苏联时期的统治政策造成部分哈萨克人生活水平低于其他民族;二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哈萨克人希望加强传统文化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阿克木别克副教授给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发展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和优良传统;第二,用文化而非政治的眼光看待各民族文化组织,同时各民族协会应推动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文化组织与其他民族文化组织间的交往交流,加强爱国教育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组织的国家认同;第三,对于各民族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摩擦和冲突,应建立严格的法律机制以制约,建立地方法规推动哈萨克语作为主体语言的使用;第四,对于其他民族对哈萨克民族的侮辱性语言、文章等,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制裁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第五,重视民族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拍摄民族历史发展渊源的影视素材,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第六,推行哈萨克本民族的教育模式,进行真实的历史叙述;第七,加强哈萨克族的群体活动宣传,召集各民族文化组织和群体共同探讨发展路径,建设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关系友好往来与发展;第八,加强地方政府对各民族关系的监督和视察,国家政府应建立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第九,取消各级民族协会中的长老特权,突出青年人在各级民族协会管理中的地位,加强青年之间的活动交流,同时加强地方民族协会中的国家权力;最后,哈萨克斯坦是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共同的国家,应加强所有民族的国家认同,宣传民族团结统一,促进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团结意识。

       阿克木别克副教授讲座结束后,丁宏教授对其讲座进行了评议。她指出,分析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需要从以下三阶段展开: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中亚五国独立后。而文化上影响该国民族关系的因素有三种:突厥文化因素、伊斯兰文化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因素。正如阿克木别克副教授演讲中所谈及的,哈萨克斯坦人口发展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其民族关系的发展不仅与民族发展进程相关,更多是受到国家政治及政策的牵涉,大饥荒、集体化、肃反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也对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关系造成了影响。历史上的中亚地区一直处于对周边大国的依附之下,缺乏建设独立政治体的经验。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不仅需要处理与周边国家以及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同样还需面对国内复杂的民族关系。多民族的哈萨克斯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但是可以看到,哈萨克斯坦多元语言、宗教、文化交织存在,想要寻找各民族共同认同的文化符号是困难的。部分学者建议在意识形态上,应该建立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宗教认同体系,但是哈萨克斯坦过去70余年的无神论宣传和教育决定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在讲座中,阿克木别克副教授期望将哈萨克语作为加强国家认同的凝聚工具,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的推广普及亦十分困难。受苏联时期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的俄语化程度相对较高,直至今天,一些哈萨克族人不会讲哈萨克语,加之国内还存在俄罗斯族等其他民族成分,作为国语的哈萨克语使用的广泛性不如俄语。虽然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制定了很多政策来推广主体民族语言,但是一些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升级,大量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外迁直接影响了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哈国今后的发展中,面对多民族的社会现实,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阿克木别克·斯叶孜副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讲座主题进行了互动与讨论。

 

 

(整理人:2014级民族学硕士 海璐/照片提供:2014级民族学博士 马永吉)